学院新闻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- 学院新闻 - 正文
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所成立40周年系列学术讲座第五讲开讲
发布时间:2023-11-20     浏览量:   分享到:

1117日上午,“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所成立40周年系列学术讲座”第五讲在文汇楼C424会议室举行讲座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,北京大学《儒藏》编纂与研究中心张丽娟教授作了题为《单疏本<谷梁疏>在清代的传抄与校勘》的专题报告。学院周晓薇教授、王雪玲教授、郭海文教授、张宗品副教授及我院文献专业研究生、本科生等5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。讲座由吕东超副教授主持。

张丽娟教授先后供职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部、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部,并在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、台北辅仁大学中文系、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做访问研究,具有丰富的古籍研究经验。研究方向主要为古籍版本学、古文献学、经学文献学,尤其在宋代经书版本研究方面造诣精深,所著《宋代经书注疏刊刻研究》已成为此一领域的经典著作,深受学界好评。

本场讲座,张丽娟教授通过对单疏本《谷梁疏》清代传抄本的详细考察,釐清了诸本之间的关系及递藏源流,纠正了既有认识的偏差,并发掘各本的校勘价值,为我们重新构拟李开先旧藏《谷梁疏》单疏抄本、宋刻单疏本的可能面貌及如何利用单疏抄本《谷梁疏》提供借鉴,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。张丽娟教授指出,《谷梁疏》宋刻单疏本久已不存,明嘉靖间藏书家李开先曾藏有一部单疏抄本,后经周锡瓒、陈鳣、张金吾、张锡锽、刘承幹等学者辗转写录,留下三部传抄之本,分藏北京大学图书馆、中国国家图书馆及复旦大学图书馆。另外,何煌曾据李本校汲古阁本《谷梁疏》,阮校《谷梁疏》亦曾利用何校。何校原本虽已不存,但后人过录本尚存三部,对理解《谷梁疏》单疏抄本不无帮助。

关于李本,张丽娟教授通过考察北大、国图二本,认为李本据宋刻传抄应无疑义。但李本在传抄过程中,并未按宋刻旧式,而北大、国图二本为数不少的脱衍误字,当承袭李本而来。这说明李本抄工水平有限,与宋刻单疏本之间已有相当距离。尽管如此,仍能藉助李本了解宋本面貌。如前人著录单疏本《谷梁疏》卷次不一,今据李本可知当以十二卷为是。李本可校正注疏合刻本之误,阮校对李本之利用亦不彻底。关于何校本,张丽娟教授认为何校本较今存其他单疏抄本完整。通过阮校,又可推知何校原本胜过今存过录本。关于北大本、国图本,张丽娟教授认为北大本係陈鳣抄本,《木犀轩书录》、《善目》、《北大善目》等均著录错误。北大本、国图本应来自两个不同的传抄底本,抄写时间不同,残损情况亦有差异,但北大本相较国图本而言,更接近单疏本,此点亦可经由复旦本得到印证。关于复旦本,刘承幹或因刊刻《嘉业堂丛书》之故,改变传抄底本款式,更偏离了单疏本原貌。今天如果重新整理《谷梁疏》,在参考阮校的同时,还需重视何校过录本及单疏传抄本,尤其要充分利用北大本。

在互动环节,古籍所周晓薇教授、王雪玲教授、郭海文教授、张宗品副教授、吕东超副教授与张丽娟教授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。张丽娟教授在源头版本已经佚失的前提下,通过详细比勘存世各传抄本之间的异同,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,进而作出合理推论,体现出扎实的文献功底,堪称版本学研究的典范,与会师生均表示获益匪浅。